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临淄医院

滨州医学院附属临淄医院

急诊咨询:0533-7180120
服务督导:0533-7162009

十年合力:为群众把好“肺结节”关口
发布时间:2023-09-26   点击量:167   来自:淄博市市立医院

image.png

这是敞开胸怀、跨越专业、携手并进的10年。

这是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新医学模式探索的10年。

在淄博市肺结节防治从理念初兴到机制成熟的医学版图上,他们以领跑者的姿态,实现了对患者更精准、更微创、更长效的守护,不断提升着群众就医的安全感、获得感。


创建肺结节多学科诊疗模式

9月24日,冯军即将迎来自己“新生”10周年的纪念日。

2013年,他所在的单位第一次把肺部CT加入体检项目,他与几个同事,就在那次体检中被查出肺结节。

“结节是磨玻璃状,直径1.7厘米,形态病理为阳性,浸润范围0.5毫米。”冯军至今清晰记得,收到这个结果时,自己心中既悲又幸。悲的是年纪轻轻就患了这个病,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,肺结节就等于肺早癌;幸的是发现尚早,如果不是这次体检,没有任何异常感受的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肺部已经出了隐患。

复诊那天,淄博市市立医院新成立的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,就在4楼的会议室里,对他的治疗方案展开了讨论。冯军则紧张地坐在候诊室里,手心直冒冷汗。经过讨论,最终的治疗方案为微创手术,手术是由普胸外科主任房立新主刀,在胸腔镜下进行的,过程很顺利,最大限度为他保留了肺部健康组织。术后病理切片,确诊为早期原发性肺癌。

“没想到,这一晃就是10年了。”如今的冯军,跑步、游泳、登山,身材健硕,谈笑间张扬着健康的底气。

在淄博市市立医院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病案记录中,像冯军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。而为冯军主刀的房立新主任,就是这一诊疗模式的发起人与主导者。

2013年9月,房立新向医院提出成立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设想时,放眼全省,尚无可供参考的蓝本。他的目的很直接:用好医疗合力,守住肺癌的第一道防线。

触动他的,是当年某上级医院一项针对职工的肺部体检,结果显示,近1%的职工患有肺结节。“笼统来讲,肺里面3厘米以下的病灶都可以叫肺结节,它可能只是炎症,也可能是结核或者肿瘤的表现,无论哪种,都是不可忽视的肺部隐患。”房立新解释,多数肺癌之所以一发现就是晚期,是因为肺的痛觉神经很少,早期病变几乎没有明显症状。重视肺结节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,对于肺癌防治意义重大。

由普胸外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放射科、肿瘤科、病理科、查体中心组成的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,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成立。多学科的积极宣教,首先激发了企事业单位对职工肺部健康的重视。当年,临淄区部分单位查体就加入了肺CT,冯军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员。2015年,肺部CT已列为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常规体检项目。随后,肺结节筛查意识在全市普及,越来越多的肺早癌被及时发现并遏制于摇篮,光是淄博市市立医院胸外科,每年大约就要做300例肺结节手术。

因在肺结节防治领域的先行成绩,淄博市市立医院于2015年加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中心,并成立淄博市第一分中心,闯出了肺结节防治界的“市立模式”。


跑出携手护肺“实力加速度”

“谁也不许掉队!”

10年来,这几个字,已经由最初的团队赛制,默化成为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成员的自觉加压。
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跻身山东省重点学科培育单位与省重点学科,肿瘤科争创为淄博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,二者为肺结节伴发性疾病诊治、肺癌后续治疗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支持;查体中心十年如一日守着防治第一端口,不厌其烦地科普宣教,督促肺结节病人提高警惕,规范诊疗;放射科的精准定位,病理科的精准定性,更直接决定着肺结节患者的最终诊疗质量。

“对于磨玻璃结节而言,精准定位可以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肺叶切除。此外,临床上约有30%的病人为肺部多发结节,精准定位每一个结节,可以避免手术中遗漏病灶,造成灾难性后果。”房立新告诉记者,围绕让定位更精准,放射科主任李兆栋率领团队不断自我突破。一开始使用的是双钩穿刺针,但由于肺部每时每刻都在呼吸,容易发生脱钩现象。改进后采用了四钩穿刺针,大大降低了脱钩风险,并且加项亚甲蓝注射液,将病灶及周边浸润组织在显微镜下精准显示。该方法早在2016年,就被李兆栋团队率先熟练应用于肺结节诊治临床,直到目前,仍是国内对肺结节的主流定位方式。

肺结节的病理定性较为复杂,涉及边缘、囊实性、血管分布、位置、高度等等多项标准。为提高技术,医院病理科主任王瑞才专程到日本学习先进病理技术,及时将最新行业规范应用于临床。“病理水平的高低,直接决定外科手术水平。而我们的病理科能对肺结节的亚型精准区分,把病灶浸润范围精确到微米。”房立新自豪地说。

“战友”们策马奋蹄,普胸外科自然不甘落后。科室早在2015年就将3D腔镜技术熟练应用临床,几乎每一项肺部腔镜技术都是领衔全市开展。其中全腔镜贲门癌切除+食管胃间置空肠术为国际领先国内独家开展,纵膈镜手术为鲁中地区领先开展;现任科室主任张伟,也在这期间多次率团队骨干到国内肺、胸、肿瘤等专业的标杆医疗机构进修;科室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、上海市肺科医院等建立密切协作关系;创新开展三维重建技术,模拟肺部支气管束的分枝走向,将病灶精准定义到“一枝一叶”间;引进磁导航系统,以超细纤维支气管镜深入气管极致,实现极小结节的“无创”摘除。

一边实力竞跑,一边互相扶持。他们用同心戮力的并肩姿势,跑出了“呼吸赛道”上的持续加速度。


撰写肺结节防治新时代答卷

不同学科,不同背景,不同脾性,究竟靠什么实现持久凝聚力,达到今天如臂使指的效果?

对这个问题,市立医院党委书记、院长齐湘杰给出了“两把准尺”。

第一把“尺”,是国家肺结节诊疗规范。每次新出的指南与规范,小组都会召集团队成员认真学习,达到烂熟于心。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才能做到方向一致,人人有数,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。

第二把“尺”,是“更好地服务患者”。哪种方式对患者伤害最小、花费最少、预后最佳,就选用哪种方式。能不开刀的决不开刀,能微创解决的决不搞大创。

“手术本身并不是医生的目的,治病救人才是医生的使命。外科医生最忌讳沉浸在手术里!”房立新荣退之后,接过普胸外科接力棒的张伟,将老主任的思想意志有力贯彻下来。他告诉记者,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的理念,已由“早发现早治疗”转向“鉴别哪些结节不需要手术”。通俗地说,过去一看到肺结节就主张手术切除,以免后患;而不需要切除的结节敢不切除,才是筛查的初衷,是医生的真本事,也是对团队今后发展更高的要求。

“基层医院的独特优势,也是让肺结节多学科诊疗模式流畅高效、如臂使指的一个重要因素。”张伟分析,作为深受临淄区及周边百姓信任的区县医疗龙头,足量而不过度饱和的就诊人次,让医院既保持了技术水平的高位运转,又能挤出精力去进行科室之间的协作,这在就诊率庞大,一次检查或手术就排期多天的上级医院是不可想象的。

“最初也有过矛盾,所幸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。”

“更好地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更优质、精准、完善的诊疗服务,让患者在这里更有安全感、获得感,是团队每个人不变的初心。”

“我们最终会‘落花流水’,还是‘水涨船高’?成立之初刻在团队成员心中的顾虑,如今已有了清晰答案。”

采访中,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小组每一位成员的发言,都让记者感受到他们对医学合力的坚定与自信。

10年前,他们立志做好肺部终“结”者。

10年后,在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的时代考场上,他们依旧疾书着最新答卷。


image.png


友情链接 :

主办单位:淄博市市立医院 
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39号
邮编:255400 传真:7180469
Copyright @2009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淄博市市立医院版权所有  
鲁ICP备  09012229号-2

扫描二维码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