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床是用来睡觉的,不是用来发呆的。”这句常被失眠患者挂在嘴边的调侃,其实正揭示了失眠的核心问题:明明床就在眼前,可脑子偏偏不听话。
睡不着、睡不深、醒得早,这些烦恼让人痛苦不堪。这不仅让人“夜不能寐”,还让白天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般难熬。
以前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、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,但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干扰自然的睡眠周期,导致睡眠质量下降,同时导致一些副作用和危害,包括但不限于:药物依赖性、药物耐受性、戒断症状、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等。
近年来,麻醉学在睡眠医学领域的应用成为了热门话题。所谓“麻醉睡眠治疗”,并不是通过全麻让患者昏睡,而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,让身体回归自然的睡眠状态。这种治疗的核心技术就是“星状神经节阻滞”。
星状神经节是交感神经链的重要枢纽,它控制着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“开关”。
通过超声引导,医生将微量麻醉药物注射到星状神经节周围,暂时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。这种“重启”过程,就像给神经系统按下了暂停键,让身体从“备战模式”切换到“休眠模式”。
麻醉睡眠门诊的患者反馈表明,这种疗法不但能够显著优化入睡困难的状况,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睡眠愈发深沉。

患者小刘(化名)今年17岁,是一个高中生,学业比较繁重,一个月前诺如病毒感染后出现夜间睡眠不深,易醒,早醒以及晨起头痛等症状,白天精神萎靡不振,头上像带着个“紧箍咒”,严重影响学习。每到夜晚,小刘就会产生“睡眠恐惧”,担心头痛睡眠不好。后来,通过亲戚的推荐,家长带他来淄博市市立医院麻醉科就诊,徐辉副主任对小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,并详细介绍了“麻醉睡眠治疗”这项技术,小刘以尝试的心态接受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表示:“头不疼了,这种感觉仿若身体得以重新启动,终于能够从‘卡顿’的状态回归正常。”
更为重要的是,此种方法还能够降低患者对于安眠药的依赖程度,逐步重拾自然睡眠的能力。
数据显示,全球有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曾在某个阶段经历过失眠,其中10%甚至因失眠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。2025年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为“健康睡眠 优先之选”,提醒广大公众高度关注睡眠,关爱健康,实现“健康中国”之睡眠健康!
淄博市市立医院麻醉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,作为临床二级学科,经过40多年的发展,现在科内有医疗人员27人,其中研究生9人;科室配备各种生命体征监测仪、麻醉机、呼吸机、便携式彩超、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仪、自体血回输机、麻醉深度监护仪,视频喉镜、硬质可视喉镜、可视喉罩、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等仪器设备。现已规范开展可视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,可视化喉罩置入全身麻醉,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,可视化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,各种椎管内麻醉,超声引导下的各种神经阻滞麻醉,复合麻醉,困难气道处理,体温保护,围术期镇痛治疗,分娩镇痛,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,心肺重症超声等;在失眠、抑郁、痛经、新冠后遗症方面更具有独特的麻醉治疗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