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,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最重要、最简单、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措施。
在日常诊疗工作中,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仍不容乐观。有研究报道由医护人员传播细菌导致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% , 其中主要病原菌来源于其手上携带的病原菌。因此, 医院感染管理科特制定2024年手卫生“春雷”专项计划。
该计划象征着觉醒、振奋和行动的动力,希望打破既往的沉寂,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借此行动,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切入点,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、掌握手卫生知识、规范手卫生操作,进而推动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政策措施的落实。

一、手卫生指征
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、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。手卫生指征包含:
a) 接触患者前。
b) 清洁、无菌操作前,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。
c) 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,包括接触患者黏膜、破损皮肤或伤口、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、伤口敷料等之后。
d) 接触患者后。
e)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,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、用具等物体表面后。

二、下列情况需要洗手
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;可能接触艰难梭菌、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。
三、下列情况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
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,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。
四、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先洗手,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
1、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、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。
2、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、治疗、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
五、手卫生到底是“六步”
还是“七步”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我国的手卫生规范中都是“六步洗手法”,为了容易记忆,顺口溜“内外夹弓大立完(腕)”增加了手腕。若手腕可能污染,应清洗手腕,因此“六步”、“七步”都没错。

六、手卫生揉搓时间
并非每个步骤都要揉搓15秒,整个过程揉搓时间一共不少于15秒即可。
七、特别提醒
1、接触血液、体液及污染物品时,应戴清洁手套,避免手被污染;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、接触破损皮肤、黏膜时,应戴无菌手套,避免污染伤口。
2、操作后应及时摘除手套,避免戴手套污染周围环境。
3、戴手套操作过程中手套可能会被刺破或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微孔,导致手被污染,因此,摘手套后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。